“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魚龍混雜,最缺責任!”
“別人低價,對不起,我不能。”
“綠化行業(yè),不空是美麗,它承載了兩個生命。”
“我做綠化這么多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們對生命的敬畏。”
……
上個月24日下午,我在安徽金陵大飯店見到匆匆趕來的孔德元。沒來得及簽字報到,他先把電話打給了我,因堵車沒趕上約定時間,見面之后再次對我表示歉意。其實,真的沒等多久。之后,孔德元選擇在一處茶廳接受我的采訪,笑讓我一定先點,我倒是一點也沒客氣地說自己不喝茶。
采訪之前,我對安徽朗汀園林綠化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做了一個大概了解,選定了“立體綠化”這個主題,一是好奇這家公司為何從塑膠行業(yè)跨界到綠化行業(yè)來,二是好奇這家公司為何能在短短四年時間內(nèi),成為業(yè)界翹楚,其多個“唯一”令人暈眩。以至于一坐下來,我就忍不住問了這么個大而泛的問題,“您認為朗汀園林為什么能這么成功?”
聽聞這話,正在倒茶的孔德元頓了頓,神情嚴肅不似剛才那般溫和,鏡片后的眼神抽離開來投向遠處,稍許,他略微低頭看著茶水,緩緩說道,“朗汀的成功,在于反復摳細節(jié)。”這句話像是回答我,又像是回答他自己。
不是崇洋媚外,不是妄自菲薄,很多人心里清楚,中國制造在精細方面沒有充分追求。缺的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是“匠心”,但匠心是源自什么呢?熱愛?熱愛當然是一部分,而孔德元更認為,綠化行業(yè)的匠心來自對生命的敬畏,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生命。他說自己從事綠化行業(yè)這么多年以來,感觸最深的就是這個,“日本人那種精益求精,對人本位的理解,都在工程上表現(xiàn)的淋漓精致,非常震撼,我在那里是接受了一次洗禮。”孔德元說這話時,用半握拳頭的手,敲向自己的心窩處。
“園林、藝術(shù)造型是我喜歡的,我喜歡這種接近自然的東西,可以觀察每個生命的生長過程。”是這種喜歡把他帶到立體綠化這個行業(yè)。一次公派學習的機會,孔德元去到日本,閑暇時漫步在東京各街頭,不自覺地被當?shù)夭菽疚毤毲苼恚?/span>立體綠化更是精致,一面墻上種植百余種花木,芳菲蔥郁之下又和諧有序。這綠墻看上去很美、很舒心,他為此沉醉卻又陷入困惑,困惑美從哪里來,困惑美從何處尋。最后,美究竟是什么?是色彩豐富,還是造型各異?是搭配協(xié)調(diào),還是文化托襯?越來越多的問題從腦中冒出來,好奇心促使孔德元去了解,去思考,去琢磨。為了了解更多,學習得更徹底,孔德元辭掉了原來的工作,留在日本自費學習了兩年。
正這兩年的研習,讓孔德元看到了國內(nèi)綠化的不足。他決定回來,他想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與其說是城市的生態(tài),還不如講人心里的生態(tài)。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形成自律。”是的,屋頂綠化就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自1959年在美國獲得成功后,逐漸推廣至全球范圍,在我國最早由上海市于2005年提出。然而,這么多年過去,我國屋頂綠化率依然不高。為什么?沒有立法規(guī)范。沒有法規(guī)就要靠各行業(yè)自己去把握,而面對藍海一片,又有幾個人能把持得住?
去年5月份,香港城市大學胡法光運動中心的綠化屋頂上周突然倒塌事件,觸發(fā)全城關(guān)注“屋頂綠化”隱患,相關(guān)人士卻是相互推卸責任。而香港城市大學綠化屋頂倒塌也并非孤例,孔德元說起他之前在福建參與投標的事情,作為備選方的朗汀園林在招標結(jié)束之后又被叫了回去,原因是連續(xù)幾場雨后,招標工程的綠化屋頂也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nèi)ツ莾嚎吹絻蓚€最突出的問題,一是鋼結(jié)構(gòu)問題,二是種植盒問題。這不是擺個造型就完事的,多大的壁厚能承受多少力量?需要什么材料的盒子?室內(nèi)的人安全如何保證?樓下的人安全如何保證?”孔德元搖搖頭,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沉默良久。
綠色政績、最大利潤,呵,錢權(quán)向來最惑人心。一些客戶會要求時間,只要墻立起來,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給你錢就是。這是他們習慣了大家對錢的敬畏,從生命角度來講,綠化不僅要照顧樓下的人,還要珍惜自然界的植物,我們不能讓一面墻成為植物的墳埋場。
在中國市場上,還普遍是“種上去如果蔫了,大不了換一撥”這種思維,沒有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在里面。“別說高幾百元的報價就退縮,我們還有過全虧的經(jīng)歷,但我們一直堅持這個品質(zhì)。不就不干,要干就干成功!”孔德元敲著桌子說道,“低價?!別人可以,對不起,我不接受。”從塑膠制造跨行過來的孔德元,當然知道PP材料和PVC材料的區(qū)別,當然知道墻體綠化不能用PVC材料,作為全國唯一一家能夠回收原材料的立體綠化企業(yè),朗汀園林沒有理由低價,也不可能因為業(yè)績?nèi)ソ档推焚|(zhì)。而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孔德元的觀點,朗汀園林也早早完成了全年營業(yè)目標。
試想想,如果孔德元當時留日歸來,就找一家公司隨波逐流的過活,別說成績了,怕是如今根本就不敢提“夢”。其實也沒有這種如果,否則當初也不會那般毅然決然地選擇辭職留學了。留學回來,孔德元在以前公司任職時候,那家公司給了他起飛的基點,他也為公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帶領(lǐng)的團隊,拿下2010年上海世博會十一條景觀花道的改造項目。也正是這個機會,讓他看到更遼闊的天地,各國精英在上海這個無聲戰(zhàn)場形成的大量PK,包括技術(shù)等各個方面。孔德元說自己在那里所獲最多,比書文學習到的更多,除了日本園藝的精細,德國技術(shù)的精湛也在他心里烙下抹不去的印記,現(xiàn)在談起,他眼里還會閃閃發(fā)光,“德國的技術(shù)團隊,他們會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來測光(四季的光照時間),根據(jù)光照時間、強度來選擇相應植物。更令我欽佩的是,他們在測量盒荷載的時候,會等待自然界降下雨、雪、霜等,而不是灌滿地下水去測量,另外對雨量和時間等也有詳細記錄。他們竟精細到這種程度!非常震撼,是我做這么多年立體綠化感受最深刻的一次。”
那天,我們還談到了立體綠化的前景,海綿城市、家庭園藝、市政綠化,去資質(zhì)化環(huán)境下的品牌建設,以及技術(shù)、服務、材料的把控等等。
采訪結(jié)束后去吃飯,每到路口,孔德元都會停下來等一小會,禮貌地伸手示意我女士優(yōu)先。他是我采訪中,遇到的第一個這么周全而又注重細節(jié)的人。都說一個領(lǐng)導的言行決定了一個團隊、企業(yè)的風格,是的!沒錯,霎時,我反射性地轉(zhuǎn)頭看向他,透過他的側(cè)臉,我看到了那個曜曜昭昭的朗汀。那時,我懂了“朗汀的成功,在于反復摳細節(jié)。”這句話,明白了他說這句話時的神色,知道了“美是什么?”在他心底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