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正向現代化大都市邁進的上海, 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 國內外交往的頻繁, 人口密度高, 用地緊張, 交通擁擠等矛盾也日益突出, 因此向空中發展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但隨著一座座高架橫空出世,車輛的噪聲、排放有害氣體等污染越來越嚴重, 影響著人民的生活。而綠色植物不僅有凈化空氣、調節氣溫等作用,且它對環境的美化程度已直接影響到上海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精神生活質量。
因此,加強高架橋的綠化建設,對于改善沿線的空氣質量至關重要。
2. 高架綠化的類型
高架橋綠化范圍主要包括
橋面綠化和立柱的綠化,這二部分形式都是垂直綠化,并且有鮮明的自身特點:首先它的地理位置特殊,都位于主要的城市道口,是進入市區的必經之路;其次立地條件差,土壤板結、澆水困難、汽車廢氣和粉塵污染、部分位置光線嚴重不足,這些條件制約著植物的正常生長。而垂直綠化以彌補地面綠化的不足,能在不增加城市用地的情況下,擴大城市的綠化范圍,提高綠化覆蓋率。經研究測定,在炎熱的夏季,有爬山虎覆蓋的墻面比裸露的墻面表面溫度要低3℃至5℃,還能吸收大氣污染物、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功能。而且,藤蔓類植物生長速度快,兩到三年即可形成綠蔭滿壁、枝繁葉茂的景觀。
橋蔭綠化,隨著高架橋增設的匝道數增加,周邊高層建筑的建造,致使高架橋蔭光照進一步減弱。上海市區高架橋蔭植物生長狀況不容樂觀,植株個體矮小,葉上粉塵多,葉片枯黃,長勢差。作為影響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因子,如熱、水等,其中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發育與生物量形成的物質基礎,歷來為人們所重視。
2.1 橋面綠化的植物選擇
在高架道路的綠化設計、綠化建設滯后于橋梁道路設計施工的現狀下, 要實施綠化建設, 在高架道路的兩側種上綠色植物, 以形成綠色長廊, 困難重重。
第一, 如何確定花槽, 以便使植物材料有立足之地, 安全正常地生長;
第二, 花槽如何固定安裝, 必須做到絕對安全可靠, 又不破壞橋體;
第三, 培養土的選擇配制必須確保植物生長, 又要重量適度;
第四, 植物材料的挑選, 確保所選品種在高架惡劣條件下健康生長, 且具美觀效果, 部分做到四季常青、有花;
第五, 養護管理工作能正常開展。
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實施高架道路垂直綠化的關鍵。因高架道路承重能力的要求, 槽內栽植土勢必淺薄, 而川流不息的車輛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及酷暑當頭、寒風盡吹的惡劣土地條件也給植物品種的選擇增加了局限性。因此, 高架道路兩側種植的植物應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 能適應貧疾土壤、對土壤要求不高的淺根性適生植物。
第二, 能耐寒、耐高溫、耐濕、耐干旱的陽性品種
第三, 能抗污染、凈化空氣的綠色植物。
第四, 能形成良好景觀的開花小灌木、攀緣植物或藤本植物。
現在上海高架道路的橋面綠化選用黃馨、粉團薔薇、日本無刺薔薇三種植物作為高架道路垂直綠化的首選品種, 它們既是四季常青, 又能開出黃花、粉紅色花、白花, 將高架道路妝點成色彩繽紛的空中花境。
表1 上海高架橋面綠化主要植物品種
2.2 立柱綠化的植物選擇
高架路下光照條件不足給植物的生長帶來困難。上海內環線高架路多數是雙立柱,少數地段由于有上下引橋或交叉道口故有立柱3~4 根,也有的地段為1根長方形柱支撐。徐匯區、普陀區部分立柱的光照測定結果是:雙立柱的光照率4.6 % ,而有引橋或交叉道口中間部位的立柱除橋體寬闊的外,一般透光性較好。陰生植物的需光度一般為全日照的5 %~20 %。雙立柱橋面立柱的光照率為4.6 % ,接近陰生植物需光度的下限,一般陰生植物在此光照條件下可以勉強生長。但內環線高架路下有部分地段不適宜種植植物。
立柱綠化材料要求生長要快,所以材料的選擇應以適應陰生環境的快長藤本植物為主。
表2 上海高架立柱綠化主要植物品種
從表2 所示五葉地錦,落葉木質藤本。7~8月開花,果期9~10月。其光照適應性極好,在多種光照條件下均可生長。既耐寒,又耐熱,耐貧瘠、干旱,耐蔭、抗性強,生長勢旺盛,春夏碧綠可人,入秋后紅葉色彩可觀,如入冬后疏理枯枝,早春施以薄肥,可促進枝繁葉茂。在上海高架路立地條件下應是較為理想的種植材料。
2.3 橋蔭綠化的植物選擇
不同高架橋類型的橋蔭光照并不相同,同一高架橋蔭的不同位置,其光照也不同。根據植物對光照強度要求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在強光環境中生育健壯的陽生植物、適宜生長在蔭蔽環境的陰生植物和中間類型的耐陰植物 。這3 類植物的需光度也是不同的,陽生植物一般需光度為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強,陰生植物的需光度一般為全日照的5%~20% ,耐陰植物一般需光度在陽生和陰生植物之間,對光的適應幅度較大。
不同類型高架,橋蔭光照變化主要與道路上方高架橋數量、高架橋高度、橋面與橋蔭綠化帶寬度之間有密切關系。晴天橋蔭光照顯著優于陰天,四季之中夏季最好。道路上方有兩條高架橋,中央段光照顯著比旁邊段差。橋面寬度若顯著寬于橋蔭綠化帶,將減弱橋蔭的光照。同一高架橋蔭下光照也有明顯差異,既存在植物生長的“死區”,又存在可對植物造成“強光傷害”的區域。因此在進行橋蔭植物種植時,應充分了解其生境條件尤其是光照條件,在種植前應對光照進行測試,看其是否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光補償點,并與全日照數值進行比較,選擇合理的綠化布局。光照好的位置可栽種抗污性強的喜陽植物如海桐、黃楊、鳶尾等,但在陽光曝曬嚴情況下應采取適當的遮蔭措施,降低“強光傷害”的影響;光照適中位置可種植抗污性強的常綠耐陰植物或陰生植物,如八角金盤、灑金桃葉珊瑚、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和麥冬等,可以降低高架區域污染,起到美化景觀的作用。
表3 橋蔭植物的特點
3 結論
從植物景觀的豐富性來說,豐富的植物景觀需要多種植物品種的有機構成,這也是生態學的要求。高架橋綠化植物品種缺乏變化結果是處處景觀相似,體現不出高架橋的各自特色,此外高架路上品種單一容易造成駕駛員視覺疲勞,影響安全行車。要豐富高架橋綠化的植物品種,必須建立起上海市高架橋綠化的植物品種庫,重點收集橋面和主柱植物品種。要大力研究開發和利用附近山區野生植物資源,發展本地特色鄉土品種;另外要通過引種試驗,引進篩選出適合杭州市土壤氣候環境的外來品種。
要選擇合適的高架橋綠化植物品種,首先要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抗逆能力,研究植物與高架橋之間的色彩、形態、質感的協調。其次要對適生環境進行研究。高架橋面和橋蔭的光照度、溫度變化等都要進行深入研究。高架橋立地條件千差萬別,溫度、降水量、光照量、土壤條件等各不相同,要仔細分析立地條件才能選擇合適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