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綠化是綠色發展的升華,是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兩方面的一場革命,需要全社會對之產生共識。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報告中明確地要求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
立體綠化是一種環境代價小、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可以有機統一的發展的一種綠化方式,立體綠化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條件下的發展,是與資源環境“脫鉤”的發展,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可以防治環境污染和修復生態系統,減少污染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綠色發展最早是出現在“十二五”規劃當中,其中包含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對資源的節約和管理、大力發展可循環的經濟、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促進生態文明的保護與修復、加強水利和減災防災體系的建設等六個領域。
立體綠化有三層含義。
第一是群眾們熟悉的綠化或植樹造林,從而使群眾們看得見、感覺的到我們的居住環境有一個根本改變;否則,立體綠化就停留在口號上了。。
第二是在傳統產業上發展立體綠化,重要的途徑是推進對節能、降耗、減排等方面的工作,使生產同樣的產品使消耗的能源、原材料、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降到最低,或生產同樣的產品所消耗的資源可以盡可能的減少。
第三是發展綠色產業帶。綠色產業帶,既可能覆蓋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可能僅僅是節能環保產業,本質是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僅順應國際潮流,也可以緩解資源環境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