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綠化,作為城市建設未來的方向之一,對減緩熱島效應、建筑節能、改善大氣環境有著顯著作用。21日,主題為“
立體綠化的深圳思考”的深圳市立體綠化發展論壇在園博園舉行,不少專家聚集在一起探討深圳立體綠化的未來。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底深圳將出臺一攬子立體綠化的政策辦法,包括強制性政策、鼓勵性政策及一整套技術指引等;強制性條文可能會規定新建公共建筑必須進行立體綠化建設。
福田:2020年
立體綠化率達到8%
立體綠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體條件,選擇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鋪貼于各種構筑物及其他空間結構上的綠化方式,包括立交橋、建筑墻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頂、門庭、花架、棚架、陽臺、廊、柱、柵欄、枯樹及各種假山與建筑設施上的綠化。在城市建設方面,立體綠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而它的好處也很多,除了能夠讓綠化增量,豐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還能減少熱島效應,吸塵、減少噪音和有害氣體,營造和改善城區生態環境。還能保溫隔熱,節約能源,也可以滯留雨水,緩解城市下水、排水壓力。
論壇上,福田區介紹了立體綠化的經驗。幾年前,福田區被深圳市城管局列為
立體綠化的示范區,按照目標,到2020年該區
立體綠化率將達到8%,在幾年的實踐中,福田區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示范點建設,比如陽臺綠化、立交橋橋墩及公交站臺等特色立體綠化。
而在
立體綠化的建設過程中,福田區也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立交橋橋墩外立面的綠化,交通部門有意見,因為要檢查橋墩的外表是否有裂縫,立體綠化會妨礙這類檢查,不過福田區城管局還是想了竅門,做一種可以旋轉的立體綠化面,留出一面空白可以檢查橋墩。
現狀:
立體綠化缺乏綜合規劃
深圳綠化向天空“借地”成為未來綠化增量的重要途徑。據深圳市園林研究中心園林與林業研究所所長譚一凡介紹,據粗略估計,深圳市目前的
立體綠化面積接近200萬平方米,未來
立體綠化的前景十分廣闊。
不過,目前深圳的
立體綠化現狀不容樂觀,從意識上和政策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在意識上,人們一般認為
立體綠化的作用是改善城市景觀,來自上海的綠化專家李莉認為,立體綠化不只是提升景觀,而是城市綠化、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
立體綠化應與路面綠化同步規劃和建設。
有業內人士表示,深圳市綠地規劃雖涉及立體綠化,但對城市綠色空間的綜合規劃不夠,特別是
立體綠化的形態布局不夠明確。加上缺乏城市設計環節,導致城市空間
立體綠化沒有明確的規劃目標,
立體綠化項目的實施也缺乏相應的規劃依據,大量寶貴的城市空間資源被放棄。
德國早已立法
強推
立體綠化
同時,雖然深圳目前對
立體綠化有一般性的規定,但缺乏強制性的法律條款和政策,這使得深圳的
立體綠化推進比較緩慢。而德國早在1982年就已立法強制推行
立體綠化,新加坡和多倫多都先后于近年對
立體綠化專門立法。
此外,目前深圳
立體綠化建設正在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不過相關的鼓勵性政策還在探索。
年底或出臺一攬子
立體綠化政策
針對目前
立體綠化存在的不足,相關部門正在加緊推進相關工作。記者從論壇了解到,福田區城管局目前已經邀請相關專業部門,對該區可進行立體綠化的建筑進行普查,編制
立體綠化地圖,而一旦整體規劃出臺,未來福田區的立體綠化工作可以合理統籌安排,一目了然。
而針對目前
立體綠化推進工作緩慢的現狀,深圳市城管局正在加緊推進相關工作,記者獲悉,今年年底,深圳市城管局將出臺一攬子政策方法,包括
立體綠化的整體規劃、政策辦法及一整套立體綠化技術指引,而其中政策辦法方面,將包含強制性條文及鼓勵性條文,譚一凡向記者透露,強制性條文可能會規定新建公共建筑必須進行立體綠化建設,而現有建筑,政府會進行相應的補貼,鼓勵進行
立體綠化。